步帘衣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柏奇小说beranm.net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说中的神兽,是被人雕刻在桌椅门梁上的纹样。
他们万万想不到,解春风竟是他的父母为华夏百姓才遗留在九州的孤龙,如此大义,怎不叫人惭愧?
幻景中,龙族女子施展术法将龙蛋封入巨石,又将巨石安置在地下城的湖泊中央,做完这一切后,龙族夫妻并未停留,原路返回,封印了暗门就联袂而去。
眼见龙族夫妻远去,白龙无意识发出留恋的低声呜咽,向幻景方向伸挠龙爪,似想挽留。
众修对龙族的好感本就如春雨入江般暴涨,见此情景都是心底一酸,唏嘘不已,再想到龙族夫妻当时的担忧可以说是全部成真,越细思数千年来不变的压迫现状,越觉得这对龙族夫妻可敬可信。
裴牧云自然更是心疼,可他内心也逐渐生出一丝隐忧。
师兄至今没有任何恢复记忆的征兆,仿佛将解春风的身份忘到了脑后。
而且,虽然裴牧云与众修一样被龙族感动,但与此同时,他注意到了龙族天性中的霸气。
说霸气并不准确,或许是因为龙族生来就是天地间独一无二的强大,以此为基石,龙族具有一种独特的责权兼具的舍我其谁的气势。
就如龙族夫妻笑谈中体现出的,他们既有毫不畏惧承担重责的英勇,也有毫不避讳推翻重来的杀伐,前者当然是好事,后者就……
不待裴牧云细思,幻景已改。
众神随女娲大神一夜之间离去,人们迟疑试探,最终确定,众神是真的全都离开了。
一些改变开始发生。
可惜,正如二龙所料,幻景中展现的改变并不是好的发展。
最先受到影响,最先“被改变”的,正是龙族。
“真龙”出现了。
第99章 说故事的人
仔细观看幻景呈现出的数千年前的演变,祝知音越发沉重,再也无法保持着看热闹的心态,他与梁不准交换眼神,梁不准也目露深思。
他们知道上古时期人们对龙十分崇拜,但他们从未想过为什么,也一直把龙当作一种很少被人看见的神秘神兽,因为自小所接触的对龙族的刻画皆是如此,人们很难见到龙、即使真见到龙也会害怕,这些观念是所有人从小耳熟能详的故事、成语乃至俗语中告诫的真理。
例如“神龙见首不见尾”、叶公好龙等等等等,都不厌其烦地再三告诫人们龙是可怕的、应当畏惧的,龙的存在是不可见的、飘渺无形的、更具象征而非具体的。
然而,幻景中展现出的上古时期,龙族不仅时常现身人前,在农忙时节调节风雨,为保护百姓暴打凶兽,甚至出现在外族来犯的战争中,更没有被民众畏惧。
事实上,从幻景看来,上古百姓对龙族常识知之甚详,比如,龙在海里出生则一出生就为龙身,成年才化人,在陆上出生则一出生为人身,成年才化龙,幻景中的百姓们不仅热衷八卦每一条龙的出生地,还普遍认为在陆上出生的龙更好说话,有小部分人认为在海里出生的龙更漂亮,但这一点反驳者众多。
再比如,龙在成年觉醒时会引发异象、接收先辈记忆传承,所以每当有龙成年时都会引发大量百姓围观,不止是当地百姓,在某条龙快成年时,常常有大量外地百姓和痴迷历史的文人涌入当地,成为一种名为“追龙”的迁移现象。
这些曾经全民皆知的常识,众修几乎从未听闻,全然不知,不少法士回想起来,算计了阁主师兄的儒门之主姬肃卿曾在不周山下提及过,事实上,在场没露出惊诧神色的只有两个出生极为权贵的世家子弟。
放下失落在历史中被顶级权贵垄断的知识不谈,光是那时普通百姓竟能自由来往于各地,就已经惊掉了在场众修的下巴——如今,自由往来各地可是部分达官贵人和特殊身份者的特权,除了受朝廷尊认的少数高修外,修士实际上也是不被允许擅自出入各城的,只是一般没人敢管而已。
众修都陷入了沉思,而他们眼前的幻景中,龙族与众神随女娲走后,一个“改写历史的故事”被逐渐确立为“真理”。
不难看出,秦亡之后,不少后代君王都十分嫉妒天地灵气对龙的偏爱,更觊觎百姓对龙的崇拜,龙族一走,就有君王自称为龙。
一开始,只是君王借用“龙族生在陆地上为人身,三百岁成年才化龙”的常识给自己贴金,但后来,随着龙族相关的记载被一点点抹去,受喜爱的形象被一点点改写得神秘可怕,龙族在百姓心中不再有具体形象而是恢复成了一个神话形象,这层借用就被彻底甩开,帝王,就成为了凡间唯一的“真龙天子”。
利用龙改写形象的不仅是帝王,还有同样觊觎百姓崇拜的各家各教,无论是来自异乡还是发源于本土,为赢取百姓的认同,为迎合帝王抹消龙族功绩的心思,它们一个个都抢着把龙写进故事里。
这些由谎言组成的故事经由大量传播,就成为了新的常识:
道士将龙王故事移入道家故事,龙仍管理四海,但地位远在玉皇大帝之下,不及时布雨就会被玉帝抓去砍头,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