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泥鸿爪ad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柏奇小说beranm.net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张居正是万万没想到的,送出去三本书,收到的却是九十册书稿,什么叫涌泉相报,自己算是体验了一把。送出去的《三经新义》三册书是王安石组织众人,以告子性无善恶为基础,重新解释《周礼》、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的。从学术上讲,王安石基本是先秦之后唯一一个坚持性无善恶,有专门著书立说,并且有实践的大家了。自董仲舒搞独尊儒术后,性善论真的是太难撼动了,哪怕王安石一度贵为舒王,其门下走狗多入牛毛,也不能改变什么。从性无善恶出发,那么决定善恶的是什么呢?王安石回答的是“理”。合理者为善,不合理者为恶。那什么是理呢?这一点,其实张居正看了这么多年也才勉强揣摩出一点端倪。理者,生老病死之自然需求耳。如果是顺应这种自然需求,则为善,反之则为恶。但是如果这样理解会有一个问题,那就是人与人对生老病死的需求是有差异的,这样就必然导致于我而言善的东西于别人不善了。张居正唯一能够想到的窍门就是天下人之理了。只要这个理是天下多数人所接受的,那就是普遍的善,只有普遍的善才是真善,否则完全可能是伪善。------收到书的宋应昌在赶紧跟自己老师写信问计后也在加紧研究。因为性无善恶本身就是嫁接儒学与罗学的桥梁。只有跨过了这个桥梁,才能用儒生们听得懂的话去交流,让人听得懂是获取支持的前提。至于各地煤士绅的支持,宋应昌是不太看好的。毕竟煤士绅人数都太少了。想要翻盘形成潮流还是困难的。权商贾、理财以义,因天下之力生天下之财供天下之费。整整一天,宋应昌看书看得头晕眼花。很显然,当习惯杭州新学那种逻辑严密,形式规范的论证后,再来看其他书都只能说确实打脑壳。宋应昌晕晕的,把重点画在了理这个地方。很显然,宋应昌直觉就知道,王安石跟其他大儒一样,在论述时没有划分好自己的范围,到底是以个人为基础还是以天下人为基础。因为恩师高翰文强调过,个人正确的结论是不能想当然直接应用到天下人身上的。说是什么微观推论的前提条件在宏观中可能并不存在或并不相同。浅显的,微观个人人人都想大富大贵,并为之努力并最终实现,到天下人如果都这样,则直接可能导致天下大乱,别说富贵了,大多数人活命都困难。很显然,到这里,宋应昌差不多明白自己要干什么了。当朝文人不是要借骂王安石来否定杭州新学吗?我杭州新学只要骂王安石骂得更大声,更有理不就让人无话可说了。只要跟王安石划清界限,才能化解那帮拿“靖康耻”来扣帽子,虚言恫吓的伪君子。只是可惜了王荆公。好在杭州新学的一大特长就是骂先贤。学科就在是发现先贤的不足身上成长得。毕竟,只有骂了王安石,才是严格遵循了王安石“天变不足畏,祖宗不足法,人言不足惧”的变法箴言。只有骂王安石的后人才可能是王安石的忠实学徒。换言之,替老师认个学术的祖宗,应该也不算大逆不道吧。

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+
都打到长安了,你管这叫小兵?

都打到长安了,你管这叫小兵?

樱煌
穿越架空历史,成为在沙洲的一名府兵。本来想本本分分的生活,奈何亲族吃绝户。亲族想让他死。流氓纨绔想让他死。南边的吐蕃贼也对他恨之入骨。天下英雄亦是如此。赵莽很慌,但却不完全慌。既然都不想让他好好活,那就掀桌子别干了。以小兵起步,以沙洲为根基,一路横冲直撞,从沙洲到兰州,从地方到朝堂,从边关到岭南,留下赫赫威名。当所有人反应过来时,发现他追随者名将如云,手握百万雄师,自立为王。
历史 连载 10万字
重生换嫁权臣,长公主虐渣爽翻了

重生换嫁权臣,长公主虐渣爽翻了

一颗胖橘子
关于重生换嫁权臣,长公主虐渣爽翻了:前世,姜妧姎是大盛边德不配位的长公主。她性情暴躁,鞭打姊妹,诬陷兄长;她心胸狭窄,无容人之量,虐杀下人;她善妒,自己不能生育
历史 连载 0万字